历史上的纯贵妃那么得宠,为何在继后争夺中败给那拉氏?_后宫_八旗_贵族
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3:49    点击次数:55

许多人私信询问黑狸狸:在《如懿传》中,纯贵妃为何如此受宠,却在继后争夺中败给了看似平凡无奇的那拉氏?今天,黑狸狸就这一话题与大家深聊一番。

1. 《如懿传》中的纯贵妃与娴贵妃

纯贵妃,即苏绿筠,原本是因富察皇后的推荐才成为继后人选之一。由于身为后宫的新晋宠儿,很多人都对她展开了极尽奉承的攻势,但她缺乏政治智慧,最终未能识破金玉妍的心机。结果,她的儿子们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机会,而她也因此错失了成为继后的良机。

与之相对,娴贵妃则显得低调得多。她从不与人争斗,对宫廷中的权谋斗争漠不关心,唯一的兴趣似乎就是与渣渣龙过着平淡无争的日子。正是这种低调和无欲无求的姿态,打动了渣渣龙。为了支持如懿成为继后,渣渣龙不顾众人的反对,甚至极力贬低那拉氏的家庭背景和无子嗣的事实,强调她的“无威胁”性,最终坚定了如懿继后的位置。

展开剩余73%

总的来说,在影视剧中,纯贵妃被其他人所利用,而渣渣龙从未真正考虑过将她立为皇后。相比之下,如懿与渣渣龙的青梅竹马情谊,成为了她胜出的关键。

2. 历史上纯贵妃与娴贵妃的继后之争

纯贵妃之所以有机会被册封为继后,主要有两个原因。首先,渣渣龙对她宠爱有加,作为一个帝王,能够立一位自己喜爱的女人为皇后,几乎是他梦寐以求的事。其次,纯贵妃为渣渣龙生育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,这在当时的宫廷中,可以说是后宫妃嫔的最大“功德”。她所生的孩子们都健康成长,且活到了成年,这无疑是她最大的优势。

然而,纯贵妃错失皇后宝座的主要原因,其实只有一个:她是汉人,且并非满洲贵族出身。换句话说,纯贵妃并未通过满洲八旗的选秀入宫,而是通过江南汉臣的推荐成为了渣渣龙的妾室。从当时的社会格局来看,只有满洲八旗贵族和汉军旗女子才能有机会成为皇后,而纯贵妃作为江南汉女,注定无缘这个位置。

在清朝后宫的等级体系中,地位排序如下:

- 满洲八旗>蒙古八旗>汉军八旗(从贵族到普通百姓)

- 若是来自不同背景的混合群体,则排序为:八旗贵族>八旗包衣>普通平民。

为什么包衣的地位高于平民?因为包衣身份的女子通常是皇室宗亲的奴隶,而平民则完全是百姓之女,二者的社会地位不可同日而语。

回到那拉氏,她最终能成为皇后的原因有很多。首先,她是渣渣龙父亲亲自挑选的侧福晋,理所当然地是嫡福晋的接班人。其次,渣渣龙的母亲强烈推荐她为继后,作为一位深受宠爱的“妈宝男”,渣渣龙自然听从母亲的建议。最后,当时后宫并无其他合适人选,大家都明白,皇帝的心腹早已显现。

乾隆十年,后宫的七大主位有:娴贵妃那拉氏、纯贵妃苏氏、嘉妃金氏、愉妃珂里叶特氏、舒嫔叶赫那拉氏、怡嫔柏氏、令嫔魏佳氏。在这七位主位之中,娴贵妃和舒嫔的出身为贵族;嘉妃、愉妃和令嫔为包衣;而纯贵妃和怡嫔则来自平民阶层。按照这种出身排序,纯贵妃和怡嫔便被直接排除在外。再按照宫位排序,嘉妃、愉妃、舒嫔和令嫔也被逐一排除。最终,除了娴贵妃那拉氏,实在没有合适的继后人选。

编后语

虽然纯贵妃拥有两个儿子且深得宠爱,但由于她是平民出身,始终无法跨越“阶层”的鸿沟,因此她无缘成为皇后。而娴贵妃尽管没有孩子,也未曾受宠,却凭借其卓越的家世、深厚的资历和相对较高的宫位,成功脱颖而出,成为渣渣龙的继后。

发布于:天津市